综合医改补短板 托起全民“健康梦”
时间:2020-12-03 10:28 浏览量: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十三五”以来,惠安县加快补齐卫生健康事业短板,全面深化综合医改,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切实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目前,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81家,其中县级医院4家(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疗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家(11家镇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247家、民营医院6家、门诊部14家、个体诊所91家、医务室2家。全县医疗机构床位3828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5.0张;全科医生164人,每万常住人口2.1人;执业(助理)医师1382人,每千常住人口1.80人。

  夯实根基 优化医疗环境

  现在,如果你到惠安县医院就会发现,这里的医疗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停车位多了,门诊电梯又加装了一部,走廊、门诊楼的候诊椅整洁干净,共享轮椅扫码即可使用;昔日人满为患的挂号、缴费、取药窗口“冷清”了许多,新增设的智能自助机、CT检查报告打印机等设备,让患者排长队看病的苦恼成为历史……

  惠安县医院的变化是惠安县医疗环境改善提升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惠安以推进医疗项目建设为抓手,投入1.6亿元,完成螺阳镇卫生院综合楼建设、县医院住院大楼改造、山霞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提升及公立医院大型设备购置等,县域内医疗整体环境明显优化;补齐床位短板,2018年县卫计、发改、财政等部门联合对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床位进行重新核定,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分批次增加床位,至2020年全县公立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新增720张。

  其中,净峰镇中心卫生院“同心工程”产科建设是泉州市统一战线“同心工程”中心卫生院产科提升工程项目之一。该工程投入资金100万元,建成投用后,该院产科病区面貌明显改善。新装修的产科病区宽敞明亮、整洁温馨,配备有多功能产床、心电监护仪、视力筛查仪、胎儿监护仪、母婴同室婴儿床、新生儿洗浴中心、供养及呼叫系统等现代化产科医疗设备,并邀请县医院产科专家长期坐诊,产妇和新生宝宝的护理环境大为改善。

  着力推进医疗技术服务平台建设。2017年以来,惠安县陆续投入资金1420.8万元,依托县医院完成县域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心电诊断、消毒供应、病理检查、临床检验中心等五大医疗技术服务中心建设,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奠定良好的技术平台基础。

  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7年投入523万元用于基层卫生院添置DR、彩超等医疗设备;2017-2018年投入160万元用于16家示范村卫生所建设统一规范的健康自测小屋;2017—2019年投入1423万元完成112家一体化村卫生所建设。

  分级诊疗 下沉医疗资源

  近年来,惠安县做实细化分级诊疗体系,打破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地域壁垒,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初步实现老百姓“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2017年,3家县级公立医院与12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联体;2019年11月,县医院牵头组建呼吸专科联盟;2020年9月,以县医院为牵头单位成立县总医院,全县14家惠安县总医院分院(院区)同步揭牌,加快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医共体,即以县医院为牵头机构,整合县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以及12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而成。通过医院之间牵手协作、以强带弱,实现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少花钱、治好病。”据县卫健局工作人员介绍,医共体成立后,群众能够实现就近就医、便捷就医,在家门口享受到与大医院一样优质的诊疗和检查检验等服务,享受转诊绿色通道、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多项便民惠民政策,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同时,惠安县着力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实现双向转诊、检验、影像、心电、电子病历系统等分级诊疗五大系统的互联互通,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比如,双向转诊系统上线后,基层转诊至县医院,县医院可直接调阅病人信息;实验室检验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上线后,门诊、住院医生和公卫体检部门均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中直接调阅病人信息。这样就避免了重复检验检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共通。”目前,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中实验室检验上线11家,电子病历上线10家,双向转诊上线12家,远程影像上线10家,远程心电上线12家。

  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基层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2017年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截至2020年6月底,全县常住人口签约率29.83%,重点人群签约率34.64%。据了解,目前,全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为免费的基础服务包,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通过日常的上门随访,为群众提供疾病预防、送药查体、咨询指导等服务,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暖心服务 守护健康福祉

  看病有“大堂经理”引导,居民就医不再像“无头苍蝇”;行政人员下科室,将时间还给医生护士,方便患者寻医问药;开展“端午节送中药香囊”“三伏天赠中药花茶”等送医送药活动,引导居民日常的健康保健……近年来,惠安县深入开展暖心服务行动,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质量,老百姓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

  “这样的服务更有人情味!”市民张女士因患妇产科病需要动手术,但其早年患上胸腰椎退行性病变后脊柱后凸,平常睡觉只能侧卧,而侧卧会增加腹压,影响到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为此,惠安县医院护士多方考虑,决定采用气垫床,因为气垫床会根据压力的大小产生不同程度的凹陷,这样就满足了张女士平躺的要求。虽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暖了张女士的心:“不仅治好了我多年难以启齿之病,还解决了大难题,现在我家里也买了气垫床了。医生护士们真的很用心。”

  此外,为方便居民就医、让医生和护士能有更多时间来服务患者,惠安县医院在现有导诊服务基础上,让行政科室人员下沉一线,统一排班,定点、定时参与门诊工作,现场解决问题。“将行政人员充实到一线去服务,让医护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脱身,专注于主业,更能及时发现就医流程、就医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服务患者。”惠安县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惠安县以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为重点,出台关于县公立医疗机构奖励性绩效工资增量水平管理办法、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院长(主任)年薪制实施办法、县卫健系统警示约谈制度、县医疗机构护理员管理工作制度等系列措施办法13项,有力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暖心服务的积极性。落实财政保障,2016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公立医院改革资金,2020年增加至4500万元。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推进“三合理”“药品双十”排名等工作,药品耗材占比从2016年的42.62%下降到2020年前三季度的38.88%,医疗费用增长率每年均控制在5%以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和按病种收付费的出院人数占比逐年大幅度提高。

  县医院建设完成脑卒中和胸痛中心,成立“谢渭芬名医工作室”,神经内科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学科,开展DSA介入治疗,达到县级综合医院国家推荐标准;县中医院建设完成国家级农村特色专科骨伤科、省级农村特色专科针灸康复科、脾胃病科,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针灸康复科建立专科联盟,开展针刺、穴位贴敷、耳穴等66项中医非药物性诊疗;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保健院评价并加挂“惠安县儿童医院”牌子,成为泉州市首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加挂儿童医院……县域医疗服务水平连年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持续改善,获得感也不断提升。

  多措并举 强化人才建设

  “十三五”以来,惠安县多措并举,构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驰而不息推进优质医疗人才的健康发展。

  充实人才队伍力量。扩大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制定出台《公立医院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直接考核聘用,2016年以来直接到福医大等医学院校招聘急需本科毕业生41名。落实人才优惠待遇,对引进的正、副高级职称人才分别一次性给予安家费10万元、8万元,对硕士人才一次性给予安家费5万元,对紧缺专业人才——住院、主治医师(35周岁以下)分别一次性给予安家费5万元、3万元。简化招聘手续,建立由用人单位牵头组织面试,由县卫健局、县人社局、县委编办参与的引进与招聘人才的“绿色通道”。

  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县级医院的医务性收入可提取不超过60%作为职工的绩效增量基数,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提取比例分别为70%、80%,大大提升全体医务人员薪酬水平。

  落实公立医院职称评聘政策。2016年起将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基层卫生院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提高至22%、22%、18%、18%,提升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空间。

  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在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乡村医生津贴补助的基础上,新增老年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助,出台《惠安老年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助工作实施方案》,从2017年7月份起对男性60岁、女性55岁乡村医生按照从业年限10-30年给予每月200-400元的生活补助。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惠安县医疗卫生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强基层、保基本,推进均衡医疗,持续谱写精彩篇章。(《惠安乡讯》报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