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点及面,看惠安水利发展新憧憬
来源 :惠安县河长制办公室 时间:2023-02-22 16:22 浏览量:

  

   

  2月7日,福建省水利厅公布的第十二批省级水利风景区,惠安县科山水利风景区位列其中,这是惠安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弘扬“惠女精神”,全力推动惠水惠民幸福河湖建设的一个缩影。

  惠安科山省级森林公园建成打造惠安特色的城郊森林公园,到规划完成“五库连通”科学谋划区域配水规划,到科山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周边绿化及夜景灯光,到规划建设惠安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促进宣传教育工作、保护水土资源,到创建惠安科山省级水利风景区凸显水景观、传承水文化,到谋划建设科山“双碳”示范基地搭建“1+N”绿色发展框架,串连“山、海、水、城”四线。科山进一步承载复合功能,以“城市兴”为“强产业”提供有力支撑,是惠安靓丽的城市品牌名片。

  多年来,惠安县始终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总抓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形成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的美丽农村新态景。

  以水兴城,助推城乡品质功能提升。“谋”字当头,谋深谋细谋实项目,结合我县“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要求,用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这一总抓手,为推进全县城建品质提升提供高质量水利支撑。加快2022-2023年水利溪流项目包、林辋溪水生态提升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黄塘溪(黄塘段)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东岭镇西埔海堤生态提升工程等19个申报项目的建设进度,构建绿色生态空间体系,助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韧性。紧紧围绕“一县一网”供水新格局的目标,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加快城南水厂三期扩建工程、“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紫山分水口至惠东水库引调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居民共享优质供水。

  以水惠民,筑牢乡村振兴水利根基。依托沿线绿水青山优势资源,挖掘乡村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生态红利,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以黄塘溪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为突破口,加快黄塘溪的提升与完善,统筹兼顾,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流域水环境。持续奋力攻坚惠东应急备用水库,加速解困泉惠石化工业园区发展的用水需要,促进惠东片区农业生产,提升周边村庄水环境。结合东岭镇许山头—湖埭头村、山霞镇下坑村两个水美乡村试点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探索并推广新路子、新方法,更好地发挥水美乡村对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作用。

  护水安澜,打造水生态惠安样板。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平,持续走好“多源引水、全民护水、集约用水”的新路子。持续深化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林辋溪、蔗潭溪等清新流域综合治理,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宜居宜业宜游的水生态连绵带。全力铺开河湖长制亲水口袋公园建设,新建小岞东山等一批亲水口袋公园,解决周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实现全民爱水护水,促进水生态环境“红利”共享。以绿色低碳为主题,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预计实施河道治理20公里,集中连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建设,补足农村生态环境短板、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多水共治,推动全域水质稳中提升。全面落实“源头管控、综合施策”的原则,强化流域水环境精细化治理,实现流域水质有效提升和管控。要持续巩固“碧水清河”专项行动成果,坚持以水质优劣作为主要考评标准,盯紧溪流水质,河流污染“症状在河里、根源在岸上”,重点对林辋溪、蔗潭溪、黄塘溪等河道及河岸污染源采取地毯式排查,强化协同联动、全面发力、综合整治,确保县域内重点溪流水质稳定向好。加快“智慧河道”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县溪流监控全覆盖,提升全域水环境治理智慧化水平。同时,持续探索实施水源水质养护生物工程,以生物手段提升河湖水质,定期开展水质常规检测工作,全力把好水质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