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向优而行 全力服务全县用水大局
远山如黛,碧水绕萦。站在惠女坝区,望着背水坡上“英勇的惠安妇女万岁”坝区站站长曾广耀感慨万千。从曾经的水患之乡到如今的水润万家,得益于1958年的惠安干部群众敢想敢干建成惠女水库,也得益于一代又一代的惠安水利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管水、治水、兴水…
近年来,县水利系统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强抓水资源管护,做好干部队伍建设、水源管护和供水保障,全力服务全县用水大局。
建好建强干部队伍 激活“续航力”
“各级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明确培养年轻干部的正确途径,坚决克服干部培养中的形式主义,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他们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县水利系统高度重视基层水利干部建设,切实从思想和技能上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强化思想淬炼,坚守初心信仰。一是组织开展线下参观学习。组织前往泉州市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余光中文学馆和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地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激励新时代水利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二是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学习。持续推动干部参与福建干部网络学院、省人才培训测评中心平台学习,进一步增强干部党性修养、加强干部知识积累、提升干部综合能力
注重培训育人,铸就过硬本领。“在干中学、学中干,努力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水利干部始终不忘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活动,铸就过硬本领。去年组织人员参加无人机操作培训,水利系统共15人取得了UTC无人机操作证书,这为日常巡库巡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如此,积极组织开展节约用水知识讲座和安全生产专题知识讲座,组织干部参加河长制工作培训会、省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等,切实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履职本领。
抓细抓实水源管护 迸发“生产力”
抓日常管理。“我们每天早上7点都准时拿着测量仪器到水库边检测水质、观察水位、测量降雨量、排查安全隐患…以便在8点准时上报水文数据。”单调乏味的重复动作是水库日常管理工作的写照,而基层水利人们却做得一丝不苟,确保不出差错,为水资源的精确调度提供可靠的依据。为进一步抓好各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县直属水库水资源调配中心制定了《水事巡查工作制度》《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不止水库边,河道、渠道边也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认真落实巡查制度,盯紧视频监控系统,认真沿河沿渠查看河道“四乱”问题,并及时将发现问题上报县河长办及相关镇政府,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抓应急抢险。一是严格落实防台风、防暴雨预案应急工作,组织精干力量检查各个基层站点工作人员在岗在位情况及水利工程运行状况。二是在降雨间歇和每轮降雨结束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洪排涝等重点部位重要设施以及存在风险的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对闸门、泄洪设施和备用发电机组等进行逐一检查或试运行,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整改,确保各类设施、设备完好。三是加强对各水利工程的巡查,及时上报水毁情况,组织对惠女总干渠沿线渠道的倒伏树木和妨碍行洪现象进行应急清理,确保渠道正常过水。
抓专项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直接关系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暑期,水库游泳垂钓现象频有发生,县水利系统以铁拳打击在饮用水源地水库游泳、垂钓行为,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水源地保护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禁止游泳垂钓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文明劝导、媒体曝光、行政处罚等多种手段,实现处罚一人、教育一批、震慑一片。此外,坚持通过设立警示牌、广播和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宣传饮用水源地(水库)保护工作,切实提高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保障水平,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还群众一个优美洁净的水环境。
做实做优供水保障 绽放“新活力”
2022年以来,依托七库连通工程,通过上下游协调调水,累计由山美水库至惠女水库调水2300万m3,惠女水库至菱溪水库调水1552万m3,陈田水库至泗洲水库调水918.31万m3,累计向惠安县供原水1.10亿m3、向台商区供原水1677万m3、向泉港区供原水1060万m3,进一步保障了惠安县、台商区、泉港区等地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以及泉州中化等重点企业生产用水。此外,投入30万元开展菱溪水库应急提升工作,改善水库水质和缓解对供水安全影响。为县委县政府“两看三比”、“五新促发展 千亿再出发”项目攻坚比拼活动提供了坚强的水资源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